流膠病一般出現在機械傷口部位,樹皮潰爛部位等。雨后明顯(雨后是觀察的好時間)。
流膠病是桃、杏、李、大櫻桃等重要的枝干病害,一般從發病原因上看主要分為生理性流膠和侵染性流膠兩種。
1、生理性流膠:主要發生在主干和主枝上。雨后樹膠與空氣接觸變成茶褐色硬質琥珀狀膠塊,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變褐腐爛,致使樹勢越來越弱,嚴重者造成死樹,雨季發病重,大齡樹發病重,幼齡樹發病輕。2、侵染性流膠:主要為害枝干。病菌侵染當年生枝條,多從傷口和側芽處入侵,出現以皮孔為**的瘤狀突起,當年不流膠,具有潛伏侵染特征,次年瘤皮開裂溢出膠液,發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圓形的小黑點,1年有2次高峰期,5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,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,這是與生理性流膠的區別。
發病原因
流膠病發生內部條件:
一、樹勢弱
常見的栽植過深,通透性差,結果后樹勢弱,流膠嚴重。
負載過重。
修剪不合理,冬季修剪過重或生長季去大枝等。
寄生性真菌和細菌等多種菌。
二、傷口
嫁接口感染病菌,工具,接穗,傷口等感染。
三、嫁接接合性差
砧木和接穗不能完全親和。侵染性流膠病菌以菌絲體、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,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散發生分生孢子,隨風而傳播,主要經傷口侵入,也可從皮孔及側芽侵入引起初侵染,可進行再侵染。特別是雨天從病部溢出大量病菌,順枝干流下或濺附在新梢上,從皮孔、傷口侵入,成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,枝干內潛伏病菌的活動與溫度有關。當氣溫在15℃左右時,病部即可滲出膠液,隨著氣溫上升,樹體流膠點增多,病情加重,且土壤粘重、酸性較大、排水不良易發病。
防治
掌握新型管理技術科學修剪,注意生長季節及時疏枝回縮,冬季修剪少疏枝,減少枝干傷口,修剪的傷口上要及時涂抹快活林愈傷膏,保護傷口不受外界細菌的侵染,有效防治傷口腐爛流膠。注意疏花疏果,減少負載量。